清风联历此去未携一拳石再来不值半

此去未携一拳石;

再来不值半文钱。

——杨了公撰(见《民国对联三百副》)

松江杨了公,狷介之士,为近代传奇之人。四十岁时,任清末宝山县训导,因痛恨太守贪赃枉法,称之为“伸手包龙图”,讥讽其表面清廉,而私下污浊,并上书巡抚检举,谁知巡抚也是同流合污之人,不但未惩戒太守,反而找借口将杨了公革职,使其对贪腐之憎厌由此愈深。

辛亥革命后,他发起成立“佃农会”,号召减租,以保护佃农利益。北伐胜利后,老友盛情难却,他又应邀担任上海奉贤县长,期待励精图治,有所作为,但终因厌倦当时官场生态,只短暂担任了几个月,就挂印辞官而去。临行前,他在县府公署题写此联:“此去未携一拳石;再来不值半文钱。”一拳石,即拳头大小的石头。是说此番在任,未曾一点搜刮,自信两袖清风,至于这浑浊的官场,这次是彻底厌倦心灰,倘若再来,则仅有的那点风骨,也不值半个铜钱。如人所评,有清气,亦有傲气。

旧时有一县衙楹联说得好,“少造一冤一枉,乃为官正道;多索一分一厘,是祸国殃民。”杨了公虽屡屡官运不顺,但能知轻重,明廉耻,即便拂袖而去,也问心无愧。

(嘉南)

作者:祁志祥

(书法作品由甘肃省书法家协会提供)

编校:席娟娟审核:王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xigts.net/zzbx/9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