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为善”{40,36,19}
这块是我在年的5月和石友直军,冯宝生以及茹庆安我们4人一起去河北漳河岳城水库下游河道里捡的石头。
当时正赶上放水浇麦子的季节,河道的水面涨高了许多,裸露的石头相对就少了一些,石面上有一层白色的流水附着层,需要用喷壶喷水才能隐约的看个大概。我在河道边沿发现了它,当时很惊喜,一个“人”字显示出来,就是石头大了些,装在编织袋中背出,茹庆安帮我抬到肩上,约莫至少有七八十斤。
漳河画面石基岩为震旦纪灰紫或紫红色细粒砂岩,画面中的奇特黄色或白色砂岩包裹体是由细腻的石英质类岩生成,其母岩形成于距今约8亿年的时期,属上元古界地层,湖泊或滨海相沉积成因。
我捡的属于漳河文字石的范畴,但又具有人物的画面,确实出人意料,石质细腻,色彩对比反差干净明显,情景生动有趣,令人赞叹而又耐人寻味。
有石友劝我别要了,太沉,我坚持了,否则或许就会是一个遗憾,说不清的执着。也可能就是石友们口中所说的“迷了”。
回来清洗后,惊喜地发现画面的右边还有一位穿着古装的人物,更加心仪了。
此石类似于幼儿的”看图识字“,左边是一隶书乙瑛碑风格的”人“字,右边是一古人的图像,浅而易懂,我起名”与人为善“,把善良永传,有积极的寓意。
年的9月12日傍晚18点20分拍照于辉县老家,当时大哥骑着电动车带着我去乡里吃饭,我猛一抬头看见夕阳如此美,就打开手机做了录像,后来在其中截屏了这个画面,这是一个百年难见的奇观,晚霞中出现一大大的黄金色的“人”字,分外夺目,一瞬即逝,有幸我及时抓拍,网友调侃说是“实在有幸”呀,我的网名就是取自于它的谐音---“石在有兴”。背景中的植物是“青纱帐”{高高的玉米杆}
“以人为本”{15,25,10}
年的3月17日,我和王建勋会长,石友杨中华以及尹清标一起去辉县南太行踏青“采风”,在一具有千层石的斜坡上用小洋镐刨出了这块“人”字石,其主体为太行千层石,千层石底部平面出现了这个奇特的“人”。沉积岩上的附着土层经过清洗后,“人”字更加突出,后经焦作“云中月”老师鉴定为“遗迹化石”,头尾明显,“笔划清晰”,身上还有一节一节的小横纹,字体飘逸灵动,巧妙的结体,实属罕见难得,化石本身就是一种古生物的标本,种种根据把这块起名为“以人为本”,预示不要忘了做人的准则。
一撇一捺是人生
平衡相互靠支撑
万事随缘莫偏激
以免散架摔的疼
无独有偶的“巧合”让我遇到了,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缘’。
人之初,性本善’,或许这就是做人的“初心”吧,珍惜。
李国兴起笔于5月20日夜。
电话;
河南根雕艺术协会新乡市办事处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