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关键炎日一文看懂痛风性关节炎

关节炎是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痛风性关节炎提醒大家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痛风,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我国痛风患者超过万人,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身边因发生各类关节疼痛而就医的人不少,而这其中,被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的人在日渐增加。当然,如果痛风反反复复发作,病程较长的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且没有很好控制的话,就会导致关节软骨破坏严重,久而久之关节功能严重受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痛风性关节炎的成因

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最典型的指标就是血尿酸高。(正常值:成年男性-umol/L,女性-umol/L)

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首发于足部第一跖趾关节,足弓、踝、膝关节、腕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缓解后,不定期反复发作。慢慢地,在耳廓、足趾、手指、腕、踝、肘等关节周围,形成隆起于皮下,外观为芝麻大到鸡蛋大的黄白色赘生物,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末状或糊状物,这就是痛风石。当痛风石发生于关节内,可造成关节软骨及骨质侵蚀破坏、增生、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出现持续关节肿痛、强直、畸形,甚至骨折,称为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要做什么影像检查?

X线检查

早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轻微肿胀,内可见梭形密度增高影,皮下脂肪线模糊不清,骨关节边缘轻度增生,可局限性骨质稀疏。

中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内可见椭圆形密度增高影,骨质呈穿凿样缺损,大小约1~3mm左右,常呈偏心性,可伴有骨质局限性稀疏。

晚期:软组织肿胀更明显,其内可见更高密度痛风结节,骨质缺损可为偏心或中央性,缺损大小3~12mm不等,缺损边缘可见硬化边,同时可引起关节边缘致密硬化,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

CT检查

CT可见痛风石的密度介于周围软组织与骨组织之间。与X线平片相比,CT可以准确地反映痛风石的数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对于膝关节等部位的痛风改变,诊断更加直观。

全景案例

老年男性,因双手关节畸形前来检查,考虑到有痛风病史,所以在全景扫描时使用了ForceCT的双能量扫描模式,发现了痛风石。

VR图结合MPR图清晰显示了该患者双手指骨、右手掌指关节及右手第Ⅳ掌腕关节多发痛风石,标记为“绿色”。

本例患者很可惜,就诊时已经有关节破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如果能在疾病早期检查出痛风石,进行适当的临床治疗,双手的关节畸形完全避免。

MRI检查

MRI可直接显示骨质及软组织早期改变,对骨髓水肿、痛风石及骨质侵蚀等改变有较高的敏感性。

痛风石信号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主要取决于钙盐的含量:一般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低至稍高混杂信号,增强边缘强化较常见;周围肌腱、韧带、肌肉甚至骨髓可有异常信号改变。

PET/CT检查

关节周围软组织伴FDG代谢较正常组织高,但CT上相应部位未见明显改变,痛风石形成,FDG代谢升高,PET/CT不仅能显示解剖上的变化,还能根据代谢判断其功能变化。痛风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无特异性,若及时行PET/CT,可提示临床医师进行相关检查,对痛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全景案例

患者病程长达30余年,到全景行PET/CT检查。

显示双侧膝关节、双侧踝关节以及双足趾骨周围多发痛风石,尤其以双膝关节周围为著,CT三维重建清晰可见膝关节周围巨大痛风石(图3-4)。

(图1)

(图2)

(图3)

(图4)

清晰的图像质量和立体逼真的三维重建效果,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快速做出正确判断,为痛风石的患者早日接受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诊断。

1.X线对痛风性关节的早期诊断不敏感,由于其在临床医疗中的普及性与经济性,目前仍作为常规检测方法。

2.CT对于细微骨质破坏及周围软组织炎性渗出的显示优于X线,能够特异性的诊断痛风结节。

3.MRI对于早期周围软组织炎症、骨髓水肿及关节腔积液的显示明显优于CT及X线检查,尤其对关节滑膜及韧带受侵的显示效果最佳。

4.PET/CT具有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痛风作为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很多人觉得并不会致命,因此并不重视然而,痛风一旦严重起来发展成痛风性关节炎,那可真是要了老命。

参考文献:

《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

*文中案例为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文内容综合来源: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xigts.net/lcjc/11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