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石可汗钱:揭示了喀喇汗王朝国家认同的钱币
上一集我们讲到,学者们通过对喀喇汗王朝钱币铭文的研究发现,这个王朝的统治者,经常在国王的名字之前冠以“桃花石可汗”的称呼。而“桃花石”一词,无论是在汉文史料里,还是在穆斯林文献中,都指的是中国。
因此,大家可能会问:喀喇汗王朝在他们的钱币上面,打上“桃花石可汗”一词到底有什么用意呢?
实际上,这首先反应了西迁回鹘人对祖先历史的一种悠远的记忆。
为了说明这一点,需要从收录了“桃花石”一词并做了解释的《突厥语大辞典》一书的作者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身世以及他写作的初衷说起。
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出生于新疆喀什噶尔,他既是喀喇汗王朝的一位王室成员,也是当时突厥语民族著名的学者。他有感于当时阿拉伯语在中亚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继续保持和发扬突厥语的主导作用,决心编撰一部用阿拉伯语注释的突厥语言词典。
经过在西域以及中亚地区十多年走访考察操突厥语的民族和部落,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之后,马赫穆德·喀什噶里于年在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中心巴格达,完成了这部长达8卷的、用阿拉伯语编写的有关中世纪突厥语词汇的语言学著作《突厥语大辞典》,共收词条多个,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民族、宗教以及文学诗歌和生活习俗等多个方面。其中,专门提到了“桃花石”一词,并解释了“桃花石”和“秦”关系。即:
“马秦,国之名。这个国家距秦有四个月的路程。秦原来分做三部分:第一,上秦,地处东方,被称之为桃花石;第二,中秦,被称之为契丹;第三,下秦,被称之为巴尔罕,这就在喀什噶尔。但是,现在认为桃花石就是马秦,契丹就是秦。”(《突厥语大辞典》(汉译本)第1卷,第页)。
实际上,这里的“秦”(Cin)指的就是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一直都这样称呼中国,英语中的China、Chine也是从Cin演化来的。而“桃花石”一词,则是建立北魏政权的鲜卑王室“拓跋氏”一词的音译。俄罗斯以及东欧的一些国家,将中国称为“Kitay”(契丹)就是由此演化的。因此,从《突厥语大辞典》上述记载可知,将“秦”和“契丹”混为一谈,最晚在11世纪就已经出现了。
《突厥语大辞典》的作者认为:喀什噶尔是“秦”的一部分,将辽金时期的中国分为“上秦”“中秦”“下秦”三个部分。所谓上秦指的是北宋,中秦指的是辽朝,自称他的故乡即喀什噶尔一带为下秦。并且还在书中所附的圆形地图上,明确将地图的上方,即“上秦”标明为东;将他的故乡即“下秦”喀什噶尔标注在下方。
这实际上揭示了作者的一种观点,即:由回鹘人建立的喀喇汗王朝,同契丹人建立的辽朝,以及和汉人建立的宋朝,是当时的中国,即秦的三个组成部分。
不仅仅是《突厥语大辞典》的作者有这种认识。哈喇汗王朝当时另外一名著名的学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他所写的《福乐智慧》一书的序言中,也记有:“此书献给东方的君主——桃花石(中国)布格拉汗”。
作者用“秦”以及“桃花石”这一久远的名称来称呼中原的朝代,并且强调自己的国家为“秦”或者是“桃花石”的组成部分,想表达的意思是喀喇汗王朝与东部中原地区的诸王朝,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这反应了喀喇汗王朝的回鹘人,对其祖先事迹的一种悠远的历史记忆。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我们下集接着讲。
(待续)
永生说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