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2日至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图为中共晋绥分局刊印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集文艺工作者举行座谈会(史称延安文艺座谈会)。23日,毛泽东在最后一天作结论,提出的文艺为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确立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根本方针。
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当前,我们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我们重温两次文艺座谈会的重要精神。
年5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文艺座谈会,出席的作家、艺术家及文艺工作者共80余人,会议由凯丰主持。5月2日为第一次会议,毛泽东讲了立场、态度、对象、工作、学习等问题。16日,举行第二次会议,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民众剧团负责人柯仲平谈了该团的演出感受。从晋西北回来的第一二0师战斗剧社社长欧阳山尊作了发言。23日,举行最后一次会议。朱德首先讲话,谈了文艺工作的立场、态度、对象问题,并联系自己谈了世界观的转变问题。毛泽东作“结论”发言。座谈会结束后,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王稼祥、博古、凯丰、徐特立等中央领导同志与参加座谈会的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分为“引言”、“结论”两部分。《讲话》是对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它联系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文艺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理论和政策。
《讲话》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知识分于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讲话》明确指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同时,根据文学艺术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的著名论断。
《讲话》还提出了典型的创作原则,即“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都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该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发展”。《讲话》进一步指出文艺“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指出必须通过典型形象体现出党性原则,更有效地发挥文艺的特定的战斗功能。只有把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了的文艺作品,才能通过艺术的感受,“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
古元
抗日战争期间的延安
套色木刻版画
/4/27
中央办公厅发出了用粉红色油光纸印的请帖
时隔72年,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他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阐明了文艺在当前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文艺发展方向。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这篇重要讲话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5月23日,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9周年纪念日。毛主席在《讲话》中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和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都是建设无产阶级文化的长期根本的指导方针。两个阵营:
鲁艺——鲁迅艺术学院
文抗——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
三大系统:
中共中央文委系统、陕甘宁边区文化系统、
部队文艺系统
四个山头:
鲁艺、文抗、青年艺术剧院和陕甘宁文协
“延安文艺界存在五大问题”
?暴露黑暗:
不歌功颂德使用讽刺笔法
还是杂文时代等主张几乎成为一种时髦
?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舞台上都是洋戏讲写作就是契诃夫或莫泊桑
?学习马列主义和文艺创作的关系十分模糊
?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
文艺创作的注意力放在研究和描写知识分子上
?文艺工作者的团结问题:
文艺界的很多争论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甚至上升到了攻击歪风邪气上升
从当时根据地的文艺工作发展现状看来,那时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还没有真正扑到工农兵那里、没有形成有效的文化合力、没有真正为工农兵服务。因此,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具有历史必然性。
可以说:《讲话》精神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新纪元。想起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做到的轰轰烈烈、深入人心的宣传工作,现在看来越发有其深刻的意义。和朋友们一起来再学习下(蓝色字体为原文)
《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九四二年五月二日)
同志们!今天邀集大家来开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
首先,要明确文艺工作的正义性、重要性和目的性,确保意识统一行为一致。相反,在和平环境下所谓的大开放,包容,也让很多垃圾文化有机可乘,大行其道,比如河殇文学、会道门垃圾、成功学、流量至上等等,有必要彻底整肃一下文艺市场上的乱像了。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五四”以来,这支文化军队就在中国形成,帮助了中国革命,使中国的封建文化和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买办文化的地盘逐渐缩小,其力量逐渐削弱。到了现在,中国反动派只能提出所谓“以数量对质量”的办法来和新文化对抗,就是说,反动派有的是钱,虽然拿不出好东西,但是可以拚命出得多。在“五四”以来的文化战线上,文学和艺术是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革命的文学艺术运动,在十年内战时期有了大的发展。这个运动和当时的革命战争,在总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在实际工作上却没有互相结合起来,这是因为当时的反动派把这两支兄弟军队从中隔断了的缘故。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和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多起来了,这是很好的事。但是到了根据地,并不是说就已经和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完全结合了。我们要把革命工作向前推进,就要使这两者完全结合起来。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为了这个目的,有些什么问题应该解决的呢?我以为有这样一些问题,即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
文艺工作者要认清当前形势,实事求是,当前的形势是资本主义还很强大,亡我之心不死,而且他们还有很多比较高明的手法手段来进行宣传、洗脑,反复在做不断在做,我们自己的文艺工作中却出现了不少的失误,走了许多弯路,吃了太多亏,前车之鉴苏联的例子还活生生摆在眼前。这是基本事实,需要努力,需要改变,怎么改变当前的局面呢?首先要认识问题的中心什么是我们的问题的中心呢?一个是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是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不解决这两个问题,或这两个问题解决得不适当,就会使得文艺工作者和自己的环境、任务不协调,就使得文艺工作从外部到内部碰到一连串的问题。立场问题
立场问题。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中是否还有认识不正确或者认识不明确的呢?我看是有的。许多同志常常失掉了自己的正确的立场。
我是谁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所有问题的根本和核心,文艺工作者的立场在那,或者说你认为你代表的是哪个阶级?为什么现在我们很多的文艺作品人民群众不爱看,被骂形式主义、虚伪。根本上就是文艺工作者的立场出了问题,前段时间,我们主管文艺工作的鲁炜、戴自更、杨健等纷纷落马,这就很能说明问题,这样立场的人能带什么队伍,奉献什么样的文艺作品?失去人民群众立场的文艺工作者能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深入人心的作品?文学作品没有国界,但文艺工作者有祖国!态度问题
态度问题。随着立场,就发生我们对于各种具体事物所采取的具体态度。比如说,歌颂呢,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究竟哪种态度是我们需要的?我说两种都需要,问题是在对什么人。有三种人,一种是敌人,一种是统一战线中的同盟者,一种是自己人,这第三种人就是人民群众及其先锋队。对于这三种人需要有三种态度。对于敌人,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一切人民的敌人,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在暴露他们的残暴和欺骗,并指出他们必然要失败的趋势,鼓励抗日军民同心同德,坚决地打倒他们。对于统一战线中各种不同的同盟者,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有联合,有批评,有各种不同的联合,有各种不同的批评。他们的抗战,我们是赞成的;如果有成绩,我们也是赞扬的。但是如果抗战不积极,我们就应该批评。如果有人要反共反人民,要一天一天走上反动的道路,那我们就要坚决反对。至于对人民群众,对人民的劳动和斗争,对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政党,我们当然应该赞扬。人民也有缺点的。无产阶级中还有许多人保留着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都有落后的思想,这些就是他们在斗争中的负担。我们应该长期地耐心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摆脱背上的包袱,同自己的缺点错误作斗争,使他们能够大踏步地前进。他们在斗争中已经改造或正在改造自己,我们的文艺应该描写他们的这个改造过程。只要不是坚持错误的人,我们就不应该只看到片面就去错误地讥笑他们,甚至敌视他们。我们所写的东西,应该是使他们团结,使他们进步,使他们同心同德,向前奋斗,去掉落后的东西,发扬革命的东西,而决不是相反。
为了谁的问题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早前一些文艺作品搞的是很有什么疲劳的感觉,比如抗日神剧、小鲜肉的流量剧等,为什么会被拿出来作为反面典型,主要是创作根本么没有去顾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或者说,脱离了文艺工作者的本质,为流量和资本服务。对待人民高高在上!因为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人服务,他们所说的普及和提高就都没有正确的标准,当然更找不到两者的正确关系。我们的文艺,既然基本上是为人民,那么所谓普及,也就是向人民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从人民提高。用什么东西向他们普及呢?用地主阶级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吗?用资产阶级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吗?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吗?都不行,只有用广大人民自己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唯上不唯实,媚资不为民,不求进步,但求稳妥无恙,这样的媒体本身就丢失了积极性的一面,创作出来的东西能积极向上才怪!工作对象
工作对象问题,就是文艺作品给谁看的问题。在陕甘宁边区,在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这个问题和在国民党统治区不同,和在抗战以前的上海更不同。在上海时期,革命文艺作品的接受者是以一部分学生、职员、店员为主。在抗战以后的国民党统治区,范围曾有过一些扩大,但基本上也还是以这些人为主,因为那里的政府把工农兵和革命文艺互相隔绝了。在我们的根据地就完全不同。文艺作品在根据地的接受者,是工农兵以及革命的干部。根据地也有学生,但这些学生和旧式学生也不相同,他们不是过去的干部,就是未来的干部。各种干部,部队的战士,工厂的工人,农村的农民,他们识了字,就要看书、看报,不识字的,也要看戏、看画、唱歌、听音乐,他们就是我们文艺作品的接受者。即拿干部说,你们不要以为这部分人数目少,这比在国民党统治区出一本书的读者多得多。在那里,一本书一版平常只有两千册,三版也才六千册;但是根据地的干部,单是在延安能看书的就有一万多。而且这些干部许多都是久经锻炼的革命家,他们是从全国各地来的,他们也要到各地去工作,所以对于这些人做教育工作,是有重大意义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应该向他们好好做工作。
给谁看的问题我们的媒体很多在做新闻报道时照搬西方媒体的稿件,那报道出来的内容是给国内谁来看的?没有自己的实际采访、忘记求真求实和立场分析,这样的报道能被大众喜爱吗?能起到积极地宣传意义吗?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做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工作问题
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而为要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为要在党政机关,在农村,在工厂,在八路军新四军里面,了解各种人,熟悉各种人,了解各种事情,熟悉各种事情,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对于这些,以前是一种什么情形呢?我说以前是不熟,不懂,英雄无用武之地。什么是不熟?人不熟。文艺工作者同自己的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或者简直生疏得很。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们的干部。什么是不懂?语言不懂,就是说,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是说,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账。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在这里,我可以说一说我自己感情变化的经验。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学生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我逐渐熟悉他们,他们也逐渐熟悉了我。这时,只是在这时,我才根本地改变了资产阶级学校所教给我的那种资产阶级的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这时,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这就叫做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
怎么做好的问题我们的文艺作品不受人民群众喜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主席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我们,只有最深的阶级感情才能获得阶层人民拥护和支持,如果不理解基本的阶级生活,和所在的阶级发生隔阂甚至冲突,那出来的文学作品能让人喜闻乐见、深入人心?我们的媒体现在勤于抄袭,严重脱离求真求实和深入分析,不搞实事求是和调查报告,这样的媒体人民群众怎么能喜欢?脱离人民群众,形式上还不求改变。怎么能撑得起我们国家的发展需要?所以,一定要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基本原则。学习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是学习,我的意思是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学习社会。一个自命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作家,尤其是党员作家,必须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知识。但是现在有些同志,却缺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比如说,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存在决定意识,就是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客观现实决定我们的思想感情。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却把这个问题弄颠倒了,说什么一切应该从“爱”出发。就说爱吧,在阶级社会里,也只有阶级的爱,但是这些同志却要追求什么超阶级的爱,抽象的爱,以及抽象的自由、抽象的真理、抽象的人性等等。这是表明这些同志是受了资产阶级的很深的影响。应该很彻底地清算这种影响,很虚心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工作者应该学习文艺创作,这是对的,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文艺工作者不能是例外。文艺工作者要学习社会,这就是说,要研究社会上的各个阶级,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状况,研究它们的面貌和它们的心理。只有把这些弄清楚了,我们的文艺才能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
怎么提升的问题文学作品中,对于人民的缺点是需要批评的,但必须是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用保护人民、教育人民的满腔热情来说话。如果把人民当作敌人来对待,就是使自己站在敌人的立场上去了。不断学习,接受新鲜理念,不断壮大自己的对外,不唯外、不唯上,坚持辩证主义唯物观念,坚持朴素的阶级观念,加强党性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作出一批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学作品,物质基础再发达,文化建设跟不上,人们也是幸福感不强的。爱国、坚定信念、理论武装自己一样都不可少!十年前就学习了《讲话》,对我的触动太大了,至今还记得毛主席在讲话中说的一段话:“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帐。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在这里,我可以说一说我自己感情变化的经验。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学生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我逐渐熟悉他们,他们也逐渐熟悉了我。这时,只是在这时,我才根本地改变资产阶级学校所教给我的那种资产阶级的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这时,拿未曾改造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和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这就叫做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谈到另一个阶级。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应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毛主席深入浅出,现身说法,言真意切地教导知识分子们深切认识思想改造的极端重要性,其作用不可估量。当时的我看到这段,就好象有一道思想的光注入灵魂,洗刷了自身存在的小资病。在年5月《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大批无产阶级文学家顺势而生,文学作品中的主人翁发生了裂变,工农兵以正面的形象开始出现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启蒙和开端。千百年来,文艺戏剧舞台总是被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权贵富豪所霸占,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工农兵形象挺进戏剧舞台,那个时期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具体完成这一历史性突破的首推革命样板戏,她成为戏剧创新史上耀眼的将星。样板戏必然会载入史册,她也会随之永存,必将在社会扬弃中彰显出愈来愈重大的思想推动作用。可以说,革命样板戏堪称《讲话》精神的最佳楷模。红色经典样板戏是指那个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其代表性的作品有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京剧《红灯记》、人民武装斗争的京剧《沙家浜》,有反映解放战争时期剿匪斗争的京剧《智取威虎山》,有反映抗美援朝的京剧《奇袭白虎团》,有表现解放后码头工人战天斗地英雄形象的京剧《海港》,有表现革命妇女反抗奴役不屈不挠斗争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还有革命交响乐《沙家浜》。她已经辞世30年了,但她领导和推动的样板戏依旧熠熠生辉。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样板戏,是她领导的文艺革命的卓越成果。是她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对民族文化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创造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文艺”,“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祖国舞台上占主要地位的不是工农兵,不是这些历史的真正的创造者,不是这些国家真正的主人翁,那是不能设想的事。”(《谈京剧革命》年7月)当我第一次看《红灯记》时,舞台上李奶奶的第一段唱“打渔的人,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哪怕虎豹豺狼。看你昏天黑地能有多久,革命的火焰一定要大放光芒”就激动不已。整个画片扣人心弦。△来源:《人民日报》(制图:张芳曼)
她是革命的文艺家,她的创作激情,无人可比。她的话剧、京剧、电影、书法、摄影、服装设计,皆有建树。她的艺术成就,必将永载史册。时至今日,还有人辱骂她为“戏子”,实是封建余孽,品格低下,灵魂卑鄙的无耻小人。她对艺术见解深刻,大家眼光,大师水准,至今仍无人超越。她青少年时代已经“小荷才露尖尖角”,风华正茂时期又在毛主席身边耳濡目染,先天聪慧,后期熏陶,可谓集天地灵气于一体。她领导文艺革命,立足于民族精神,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包括京剧、芭蕾舞剧、交响乐等一批具有时代精神的光华灿烂的文艺作品,受到全国人民热烈欢迎,受到全世界正直的文艺家的肯定和赞扬。在毛主席的文艺路线指引下,工农兵佔领舞台;颂扬革命英雄形像,激励人民的斗志,满满正能量;样板戏的唱腔浑厚,听了让人精神爽朗,充满希望。在新中国,真正代表民族文化推陈出新方向的就是样板戏。唐诗、宋词、样板戏,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她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真正的艺术属于现在,也属于未来。未来的人们必将记住她,通过样板戏,可以了解到中国人民曾进行过的英勇斗争,了解到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的追求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讲话》精神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指南,是夜航的灯塔。样板戏是讲话精神指导下最杰出的作品,永恒的经典。最后谨以此文,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他的光辉思想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也希望新时期文艺工作者能深刻领悟79年前,伟人的伟大思想,切实做好文艺工作,让新时期文艺工作的繁花似锦配得起我们强国梦的实现!▲年春,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刘西林随战斗剧社到晋绥边区开展大秧歌运动,运用冀鲁民歌《十二月》曲调,编成歌曲《边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歌曲传到解放区、抗日根据地,“边区”被改成“解放区”,变成脍炙人口的《解放区的天》
△刘文西《解放区的天》年
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 吴印咸 摄
欢迎加入悟石书院書畫聯盟平台!
临走记得点下方拇指如觉文章不错,转发给更多朋友,传递咱的中国立场。
?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于悟石书院,图片来源于文人空间,中科国腾编辑,版权归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中科国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