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女娲娘娘每造一个人,便取一粒沙子作计。后来她怕人们不爱惜身体,灵机一动,心想:放几粒沙子到耳朵里吧,警醒人们爱惜健康。
于是人们的耳朵里都有这样一些小沙粒,一劳累就掉落下来眩晕你。
这当然是小编的纯瞎想!
今天要介绍的是:
有一种眩晕,叫“耳朵里的小石子掉下来了,天旋地转”。
有一种治疗,叫“不手术、不打针、不吃药,立竿见影”。
吴大伯近来患了一种奇怪的病,一个多星期来,晚上睡觉侧躺在床上就感觉眩晕,这让吴大伯心里感到一丝害怕,会不会脑子得了很严重的病?
医院检查,神经内科杜少玲医生询问了情况并检查之后,告诉吴大伯,这是耳石症。随即给她做了手法复位,病就奇迹般的好了。没打针,没吃药,真是神奇!
第二天,吴大伯发来信息告诉杜医生:“做完耳石复位后,一晚上侧睡,没晕过。谢谢你了。”
杜少玲介绍:“耳石症在门诊眩晕病人中占比较高的比例。目前已经证明的可导致眩晕的疾病有80余种,眩晕发作时,客观体征相对较少,因此不容易诊断和鉴别。”
那么……什么是耳石症呢耳石症也叫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指的是头部迅速运动到某一特定的位置的时候出现的短暂性的、阵发性的眩晕和眼震。
人在进化过程中,内耳分化出两个囊,即球囊和椭圆囊,因其结构上有“耳石”,故名为“耳石器”,主要功能在于感知重力及直线加速度的刺激,以保持人体在静、动态下的姿势及运动平衡。耳石器内有感觉细胞的聚集区——囊斑,囊斑表面有一层耳石膜,耳石膜上粘附着许多碳酸钙样的结晶,即为耳石,这就像一块蛋糕上涂着奶油,奶油上又洒满了巧克力豆一样,那么这些奶油就如耳石膜,巧克力豆就像耳石。
当一些致病的因素导致耳石脱落,脱落下来的耳石滚到半规管里,在半规管的内淋巴液中浮沉滚动,当头部转动,就会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眩晕感觉。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多见于中年患者(45-50岁)。
由于位置的关系,后半规管一个开口朝上,造成耳石容易进,却难自行掉出来。而水平半规管和前半规管开口要么都接近水平要么都朝下,耳石相对不容易存在里边。所以临床上遇到的耳石症约90%由后半管私藏耳石引起。并且,即使是水平半规管存了点耳石,引起点症状,自愈率以及自愈的速度都远好于后半规管。
耳石症是怎样发生的?目前,耳石症的发病因素仍不明确,它可能是一种孤立的特发症状,也可能是由某些疾病因素引发而来。例如耳石病,迷路发生老化或退行性变时,耳石膜上的耳石脱落再进入并沉积于半规管;因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导致内耳供血不足,椭圆囊的囊斑上的胶质膜因营养障碍而变薄,耳石脱落后进入并沉积于半规管;耳部感染可因细胞碎片的凝集或双侧前庭功能不对称而致病。另外,中老年女性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75%,而正常对照组仅为4%,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症与耳石症之间存在某些特定的联系。
过度劳累也可引发耳石症,发病前,吴大伯就是连续加班,熬夜,过度劳累,出现了头晕。大家要少熬夜,不熬夜,保持作息规律,爱惜健康哟。
耳石症有哪些症状耳石症病程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严重者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
1.周身情况良好,只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等,如变换体位到另侧,好迅速好转,重复某种体位后症状又出现。一般潜伏期2~3秒,持续时间很少超过1分钟,很少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现象,更少发生倾倒。
2.眩晕发作中无耳鸣、耳聋现象,已有的耳蜗症状亦不加重。
3.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行缓解,个别人也可持续到数年。
4.病期中不头痛,亦无其他中枢神经体征。
温馨提示:体虚眩晕者应忌食葱、姜、辣椒、胡椒、桂皮、萝卜、茶叶、白酒等辛辣香燥、破气耗气之物;痰湿型眩晕者应忌食桂圆、肥肉、黄芪、鹅肉等滋腻助湿生痰之品;肝阳型眩晕者应忌食狗肉、公鸡、辣椒、肉桂、人参、川芎、紫河车等甘温辛辣助热上火的食物。
耳石症治疗方法耳石症虽然痛苦,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法。该方法不需服药,效果奇特,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这就是杜少玲给吴大伯做的“手法复位”,就是通过一系列体位改变使掉入半规管的耳石重新回到它的老地方——椭圆囊,达到治疗耳石症的目的。
手法复位主要用于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耳石症的治疗,通过手法使患者变换5个位置,从而使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的管石碎片通过总脚进入椭圆囊。一般经过一两次手法复位,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但是,如果耳石症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就需要同时去除病因,防止复发。
虽然耳石症有一定的自限性,但一般要经过数周或数月甚至数年症状才能缓解。手法复位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耳石复位成功后症状随即消失,快速为患者解除眩晕所带来的痛苦。
低头族当心“耳石症”
长期低头影响耳朵的供血,“低头族”容易引发耳石症。近年来,一些“低头族”出现耳石症的现象不断攀升,而且越来越年轻化。这与工作、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疲劳、长期失眠、外伤、剧烈运动或生理变化有一定关系。另外,社会生活、工作节奏越快,压力越大,特别是面对电脑时间过长导致疲劳的人,也易患“耳石症”。“低头族”如果上网和看手机时间超过40分钟,最好站起来活动一下四肢,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运动,这样才能尽量避免耳石症的发生。
如果您出现耳石症症状,可到神经内科或者耳鼻咽喉科就诊。
神经内科门诊白癜风医院乌鲁木齐哪家好治疗皮肤病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