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代表作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1个画面。在石玩,石玩的图案石,我给出11方图案石,要来分别表现这11个画面。这11方图案石(见图1_11),于是就以组石的形式展示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画面。
以“组石”表现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是另一种的艺术表现,别样的艺术表现,大自然的艺术表现;是石玩的又一种赏玩形式,一种最高品级的石玩形式。当然,有人为的因素,这就是谁发现了这些石玩,是谁将它们进行了一个组合,以石玩的图案天然地描绘出马致远文字的勾勒,也给了这些石玩以更充分的艺术展示。这些石玩上的图案都是天然的,这是一奇;这11枚图案石是我们人类的伟大发现并组合在一起,这是另一奇。以石玩解读古诗古词还包括这元曲,也是为一种新的艺术尝试,当然地也是别开生面。
第一枚“枯藤”:这“枯藤”的图案,是不是“胡乱来”的呢?是不是随便一些图案啥都不像就可以叫“枯藤”了呢?这仍然涉及图案石之象形层次的评判。是“藤”才是“藤”,像“藤”才是“藤”。随便一些线条不是“藤”,它也是抽象不出“藤”来的。对比一下,刚好,这枚石玩的另一面也有些“线条”,可那是“枝”(见图“千枝万枝压枝低”)。如果还不确定什么是“藤”,对比一下“枝”,“藤”的相貌就出来了。
第二枚“老树”:树老了,可以有很多特征;表现“老树”,也可以有很多笔法。石玩其中,也不乏树的图案。马致远这里要的是“老树”。这棵“树”有多老呢?年轮不好说,因为不可能对它动刀动锯的。我们但看左边枝干上的那沟糟里面的那枚石子儿,它能嵌在那树上去,那是什么“生代”的植物啊?至少也要说是多少“纪”什么“纪”前的遗老遗少了吧。
第三枚“昏鸦”:这“昏”是指的黄昏。对应后面的“夕阳西下”句也可以得到印证。黄昏时段的“鸦”,那雀那鸟,有什么特点什么特色呢?不知道。总之是,这图画中要有它。要有多少支呢?马致远没说。我这里选了一支,你在中间的位置给俺们站端正了,观鸟协会的评委们会对你品头评足的。
第四枚“小桥”,我这里用的“溜索”:马致远那会儿,估计还没有“溜索”。小桥什么的,说得够多的了,我这里变个花样儿。再说了,这枚石玩上的那“索”,那根绳绳,多么的纤细啊!这是在其石玩的构图上出奇出彩的手笔。还有一个色块在那根绳绳上,他不就是要“溜”那么一下吗?我看来,有动感的。
第五枚“流水”:这“流水”是“溜索”的另一面,这是一石两面图案的奇石。这枚石玩还有一个良好的品质是细腻,手感很细很细;这肤质好,说明这枚石玩的硬量高。石玩其中,这种细滑的石玩,很细滑的哟,当是少数。是这“流水”冲磨的吗?是流水冲磨的,在川江段那波涛汹涌的水流冲撞之下,弄成了这幅“飞流直下”的图案。或许,刚告别“金沙水拍”的送行,又迎来“川江号子”的洗礼。
第六枚“人家”:怎么表现“人家”,我的理解是要有“烟火气”;有“烟火气”的地方,自然是有人家的地方。这枚石玩的图案是不是有“人家”有房屋这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宋徽宗赵佶曾给他的画师们出过这样一道考题:“竹锁桥边卖酒家。”众生皆重于酒家,以小溪流水、野渡小桥、竹林清风等借以衬托,皆不中赵佶的意。唯有一名叫李唐的画师,他则不然,画了一泓溪水,小桥横卧,桥边则是一片竹林,在一抹青翠的竹林中,斜挑出一幅酒帘。李唐这幅画未画出酒家,他把酒家深藏在竹林之中了。在这枚石玩的“烟火气”中,我们不也是因此而能感受到“人家”的气息吗?
第七枚“古道”:在这枚黑底的石玩上出现的两条白线,平行地绕这石头一周。当然,这“平行”是相对平行,总之是没有交叉。这两条线是为划定其中的这条道的吗?“道路”在石玩的图案应该是什么表现的呢?有那些一根线条的“山路弯弯”,还是图案的;还有梯道的,是型石范畴。当然也不是不可以。我选的这条“道”,是有边缘的,也叫“边界”,还平行地绕这石头一周,这条道,稀有;现在还能找到的“古道”,就是稀有的,已经是十分稀有的了。
第八枚“西风”:作为画面,风,是可以捕捉的吗?这必须要有陪衬,捕风捉影呗。风吹着什么,“风吹着杨柳,哗啦啦啦......”但是画面上,风声也是听不着的,可以看到。“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哦哦.......”反正那“风”是吹起来了。可是马致远同志为什么要“西风”呢?“西风烈”啊!这是为“断肠人在天涯”设的局啊!这枚石玩也是两面图案,风向是不同的,你要啥风就来啥风。
第九枚“瘦马”:图案在正中的哈。这“马”,从右边奔跑而来。在其象形的意义上讲,这“马”的图案,还不是那么理想化。我相信,在现有的某石友手中,会有一匹更像马的“马”。这样说吧,这枚石玩上的“马”,有点马的影子,马的影子还是有的。
第十枚“夕阳西下”:以常规来说位置,左西右东。那爿黄色的斑块,也正好在这石玩的左下那方。如果要说倒过来放,那不就在右上方去了吗?若是那样,就是“朝霞”了。但是一枚石玩应该怎么样看,那位置怎么样放,这都要看顺不顺眼;看得顺眼了,那位置,才是放对了。所以有的石玩,可以多角度看,但是有的石玩,就还只有那某一位置看起来才是顺眼的。比如这枚“夕阳西下”,要看成什么“朝霞”的,可能就不是那么好看,可能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它还就没得两个方位看的份。生就的,就是“夕阳西下”的“命”。可是夕阳不都红的吗?在这一遍清鳞鳞的天空的西边,出现一爿腥红的霞光,那肯定是一枚美仑美奂的石玩。这一枚,还没有美到那个份上。有那么一爿黄色的斑块以为霞光,还是不枉了那片天空的。“天空”够辽阔,“夕阳”作衬托。或问:夕阳咋没“阳”呢?那不是“下去”了吗?这就是韵味。
第十一枚“断肠人在天涯”:“天涯”是背景,是给“断肠人”的舞台。这枚石玩给出的“背景”是晶莹洁白的二氧化硅,“断肠人”登临一处高台,要说在作什么状都可以说得过去。是“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是“遥思坐上游观远,俞觉胸中度量开”;是“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眉山”......谁要是把自己放进去也可以,作旁观者,亦是况味无穷的。
以上“组石”,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