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徐彦,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
结石高发季听听专家怎么支“石”招
天气一天天热起来了,又到了泌尿系结石的高发季。据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徐彦介绍,该科近来泌尿系结石的病人明显增多,不少病人还是“老病号”,虽然经过治疗,但过段时间又发作,有的甚至一年发作两三次。这种被折磨的痛不欲生的小石头,为何总是盯着人们,有没有防治方法?一起来听听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徐彦的建议。
徐彦,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临床工作20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各类疾病,尤其在泌尿系统复杂结石的微创治疗与病因诊断、儿童及婴幼儿上尿路结石微创治疗与病因诊断积累颇丰;对输尿管硬镜、输尿管软镜、经皮肾镜碎石等技术掌握娴熟且独到。
正确认识泌尿系结石
尿液中的矿物质析出结晶,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任何部位形成的结石统称“泌尿系结石”,也称“尿石症”,尿石可分为上尿路结石(肾、输尿管结石)和下尿路结石(膀胱、尿道结石),它们看起来像石头,实际上是人体异常病理矿化的一种表现,可被看成一种生物矿石。结石形态多样,最小如针尖般大小,大的结石可长满肾脏或膀胱。
尿石症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且多发于青壮年,尤其是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最为常见。
结石形成的原因
结石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人体代谢异常、尿路梗阻、感染、异物和药物使用是结石形成的常见病因。
代谢异常
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痛风等使尿液里面形成结石的物质增加,钙、磷、草酸等物质聚集,互相黏附形成了一个核,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而形成结石;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会使得人体尿液的PH值升高,诱发感染性结石的形成;
尿路梗阻
输尿管狭窄、前列腺增生造成尿液的滞留,也会促使结石的形成。
除此之外,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环境、饮食习惯及职业等因素也会影响结石的形成,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后果。
哪些人容易被“石头”盯上?
01
喝水少,经常憋尿
夏天出汗多,喝水少,尿液量减少,钙盐容易沉积在肾脏部位,从而容易发生肾结石,泌尿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概率也增高。
02
常喝啤酒
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乌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等酸性物质,他们相互所用,可使人体内的尿酸增加,成为肾结石的重要诱因。
03
爱吃肉类、动物内脏
肉类代谢产生尿酸,动物内脏是高嘌呤食物,分解代谢也会产生高血尿酸,而尿酸是形成结石的成份。
04
爱吃咸
太咸的饮食会加重肾脏的工作负担,而盐和钙在体内具有协同作用,并可以干扰预防和治疗肾结石药物的代谢过程。食盐每天的摄入量应小于5克。
05
喜食菠菜等食品
据统计,90%以上的结石都含钙,而草酸钙结石者约占87.5%。如果食物中草酸盐摄人量过多,尿液中的草酸钙又处于过饱和状态,多余的草酸钙晶体就可能从尿中析出而形成结石。在食物中,含草酸盐最高的是菠菜,而菠菜又是人们常吃的蔬菜之一。
06
睡前喝牛奶
由于牛奶中含钙较多,而结石中大部分都含有钙盐。结石形成的最危险因素是钙在尿中浓度短时间突然增高。饮牛奶后2~3小时,正是钙通过肾脏排除的高峰,如此时正处于睡眠状态,尿液浓缩,钙通过肾脏较多,故易形成结石。
07
多吃糖
服糖后尿中的钙离子浓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会增加,尿酸度增加,可使尿酸钙、草酸钙易于沉淀,促使结石形成。
怎样防治挠人的结石?
反复发作的结石要分析具体原因,针对尿石症的病因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通过分析结石的成分,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进行有效预防才能降低结石的复发率。
01
有效性预防
结石有不同的成分,上尿路结石往往以草酸钙、磷酸钙结石为主,下尿路结石以尿酸和磷酸胺镁结石为主。通过血液、尿液样本以及红外光谱法、离子色谱法分析人体代谢情况和结石的具体成分,能够为制定结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减少结石复发。
平时要做到充分饮水,平衡膳食,加强锻炼,劳逸结合以降低患尿石症的风险。比如根据结石不同部位合理进行垂直上下跳跃、倒立贴墙轻敲腰部等运动;要多喝水帮助促进结石排出;少吃高糖高盐食物,避免长期吃过多富含草酸的食物,痛风患者少吃高嘌呤的食物(如肉汤、动物内脏、啤酒、贝类等)。
02
个体化治疗
(1)对于一些直径小于6mm的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可尝试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如中药的排石保肾方,中医外治,养生操排石以及西医药物排石手段的综合运用,进行辅助排石,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2)对于难以排出的较大尿路结石,可采用微创碎石清石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