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官庄老村,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对旗杆石(夹石)。
与其它地方的夹石不同的是,官庄村的夹石有一个不小的石基座。
石基座的四边,镶嵌着刻有文字的石板。
官庄村素有祟文重教之风,每有考取功名者,便将其名镌刻于旗杆石基座之上,以达光宗耀祖、彰后生晚辈之目的。自明清以来,官庄村人才辈出,成为灌阳历史上的一颗明珠。
据查史料,官庄何氏明朝做官有二人。明朝永乐元年(年)的岁贡何诚,曾官至交趾(今越南)谅江府通判;明朝天顺年间(—年)的岁贡何琼,后官至潞州州同。
至清朝,有恩赐进士一名,中举三人。
何大海为道光三十年(年)恩科进士。
中举三人为何宗斌、何应恩、何如谨。
何宗斌,水车官庄村人,号兰轩,清道光甲午科举人,二十四年甲辰大挑一等,分发广东试用知县。旧志载其“幼承庭训,颖悟过人,善属文,书法尤妙。院试冠军,联捷中道光甲午第四名举人。甲辰会试,备中大挑一等,分发广东,署河源知县。兴利除弊,吏民安之,惜未期年而卒。著作甚多,待梓。”
何庆恩,字恺棠。道光二十四年甲辰恩科举人,由景山官学汉教习差满签发,寻因本省军功保奏,奉旨归军功班,补用同知衔,赏戴花翎。先后任渠县、彰明、德阳、云阳等县知县。同治四年十月任彰明知县。同治年间,连续主修《渠县志》、《德阳县志》和《彰明县志》。同治《彰明县志》收录有其《古彰明八景诗》、《复筑县城记》、《仁寿桥碑》等诗文。现江油市的李白纪念馆内有三方石刻与何庆恩有关。一为《李白像碑》、一为《大小匡山图志碑》,一为《状元钟骏声诗碑》。三碑均刻于同治八年。何庆恩极富才情,工于书画,善军事,为官有声,政绩卓著,最后在母亲百岁之时,以候补直隶知州任上,告老还乡。
据传何庆恩赴京会考时,在一古玩市场见有一幅李白画像,何庆恩浸淫书画多年,一眼认出此画为宋徽宗时期的名画,何庆恩遂出资购下,带回桂林。不久之后,何庆思出任彰明县令,其治下的青莲镇,正是李白故乡。何庆恩便拿出这幅流落民间近八百年李白画像,命能工巧匠,临摹于石刻之上。
用现在的话来说,何庆恩绝对是李白的铁粉,他在彰明县县令的任上,主持修建了李白的衣冠墓,以及现在的谪仙渡。
咸丰年间,何庆恩丁忧在家,适逢灌阳升平天国之乱,何庆恩率团练大破围城之敌,显示出何庆恩具有良好的军事能力。
何庆恩是一位全才,能文善武,即有才能,也有故事,即有政绩,也有名声,是灌阳历史上一位少有的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
何如谨,号厚卿,同治元年丁卯科举人,任福建寿宁、福清、长乐、莆田,台湾恒春(今台湾屏东县)知县。何如谨与江口唐景崧一样,效法班超,投笔从戎,建功域外,勇略过人。旧志载其“少倜傥有大志,常欲立功万里外,以扬名显亲。由廪生中同治丁卯举人,考取方略馆誊录。时回民煽乱,乌鲁木齐都统景公秋坪知其才,奏请以知县发往乌垣,差遣委办军火、文案,发审营务、粮台,事无不理。旋署绥来县事。时绥城先陷于贼,如谨亲率兵勇二千余,一战克复,民夷畏怀。尝上书条陈军事,当事者多采纳之。新疆底定,以功选授福建寿宁,调补福清,历任长乐、莆田、台湾恒春县。”所任均政声卓著,甚得士民拥戴。何如谨平生工于诗,著有《西域磨盾草》、《东归草》、《于役胜草》、《公余吟草》、《居俟吟草》、《龙堆纪事》、《漱芳吟馆》等集。
一个石基座之上,刻着几个篆体字,连猜带蒙,认出几个字为“人文荟萃”四字。
另一个基座之上,刻着“科第联丝”四字。这是啥意思呢,莫非是当官中举,像春蚕吐丝,绵绵不绝之意吗?旗杆石旁边,有一座翻修一新的礼堂。
不知我猜测得对不对,礼堂处,原来极可能是一座祠堂,被毁后,才修建了这样一座礼堂。
基座四周,均刻有文字。
拍照回来细细辨认,在上面,刻有历届官庄村取得功名人士的名字。
如恩封例赠的国子监大学士何华廷、何成巩、何成坦。恩科进士何大海,举人何宗斌,例授进士何起运、何愈、何奕等。
据我校核的灌阳县进士名录,只有何大海一人,在《广西教育通志》中能查到,其它进士无查。
在近代历史中,官庄村还出过二位了不得的人物,这就是“兄弟双留美,同胞两教授”。
兄弟二人为何福照、何福煦,二人年纪仅相差一岁多,何福照为年8月生人,何福煦为年5月生人。幼时二人师从灌阳大儒蒋士奇,年兄弟二人同时参加广西省毕业会考,何福照以全省第一名免试保送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何福煦名列前茅,免试保送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前身)就读。年兄弟二人考取公费留学,赴美攻读,何福照获华盛顿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何福煦获科罗拉多冶金学院冶金工程硕士学位。年8月双双回国,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海归”。
何福照后来任长沙铁道学院院长,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主持过赵州桥的加固设计和施工,是国家桥梁结构方面的翘楚,著有《弹性结构力学》。何福照于年去世,终年89岁。
何福煦回国后,先后担任广西大学、中南冶金学院教授兼冶金系主任,年兼任中国科学院长沙冶金陶瓷研究所长沙分所研究员、冶金室主任,在冶金和选矿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和技术奖项。何福煦于年去世,终年71岁。
在官庄村的灌江边,发现这样一块石碑。
在村口的另一头,路边立着一块石碑,石碑高约2.5米,造型古朴,做工精细。
右边的文字如下:
光绪八年岁次壬午孟冬月勒石。
中间大字为:皇清诰赠夫人何母范太夫人神道。
左边文字如下:
花翎四品御加四级四川候补直隶州知州龙安府章明县知县孙庆恩率曾孙元孙来孙等恭立。
从碑文可看出,此碑为何庆恩率晚辈们给他的奶奶所立的神道碑。光绪八年,即年。
此碑应原有一石基座,估计被毁,遂用水泥打造一个代替。
石碑上雕刻的花鸟走兽细部。
村口路边的神道碑。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