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大河报」
大河报记者高志强牛静芳通讯员郭庆青刘栋
近日,电视剧《红旗渠》正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第一集讲述的故事就来源于安阳林州任村镇桑耳庄村。昔日的桑耳庄村水源奇缺、十年九旱,是一个光山秃岭、种粮难收的贫困山村。近年来,桑耳庄村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将民生实事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桑耳庄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变成了一个山青水秀、林茂粮丰的美丽新农村。那么,他们是怎样发生了这么大变化的呢?近日,记者走进了该村。
那时候,一罐水的倾覆,足以剥夺一个人的生命,足以给一个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灾难,干旱缺水留给林县的就是这样一幅幅悲惨的图景。红旗渠的建成结束安阳林州千百年来干旱的历史,也迎来了幸福的新生活。
桑耳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桑海峰告诉记者,最近电视剧《红旗渠》在央视一套热映,剧中一坛水一条命的故事就取自桑耳庄村桑林茂老汉的真实故事,当时修渠时杨贵老书记就长期在他们村居住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最终苦战十年,改变了安阳林州贫困缺水的面貌。“这几年,我们村在红旗渠精神的激励下,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村内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桑耳庄村村党支部委员桑增书告诉记者,桑耳庄村这几年在乡村振兴推动下,确实变了样,主干道都铺了油,背街小巷今年也全部硬化完毕,村内吃水是自来水,天然气也通了,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现在,人民生活是一年一个样,一年一个台阶,日子越过越好。
如今,走进该村,干净笔直的柏油马路、独具特色的外墙面、整洁美丽的街头游园,各具特色的文化展板遍布村内每个角落。村内基础设施变好了。
“下一步,我们村两委一班人要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红色旅游、壮大集体经济,把我们村建设得越来越好,使群众生活越来越幸福。”桑海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