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茶卖蜂蜜卖小耳猪这个村靠山吃山过上

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勐龙镇,有一个“靠山吃山”的哈尼族村寨,这里的群众依靠“卖茶、卖蜂蜜、卖小耳朵猪”,过上了富裕文明的幸福生活。

每年6月下旬,是南盆中寨村民收获野生蜂蜜的季节。一场大雨过后,村民达点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带上采蜜工具,匆匆赶往村后一片茂密的森林,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甜蜜”收获。

野生蜂蜜是南盆中寨的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每年的1月份,村民就会把蜂桶投放到密林深处,6月份就到了收获的季节。

达点,是南盆中寨有名的养蜂能手。他擅长追踪野生蜜蜂,总能把蜂桶摆放到比较合适的位置。今年,他投放了个蜂桶,就有多个蜂桶引来蜜蜂筑巢。据达点介绍,因为今年雨水来得稍微晚了一些,山上的野花开放的时间,也推迟了不少,因此,今年的蜜蜂产蜜量,可能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村民达点:“今年的蜂蜜成色还是好的,就是今年量少一点。去年,我靠野生蜂蜜赚到了六、七万。”

密林里,达点采蜜忙得不亦乐乎,山坡上,勤劳的哈尼妇女们的采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老太太爬树比猴快”,一点儿也不假。她们麻利地爬上高大的茶树,双手不停地翻转腾挪,穿梭在雨后绿油油的茶树之间,喜悦写在了她们的脸上。

南盆中寨平均海拔1米,这块土地上年以上的古茶树就多达株。随着今年茶价的提升,村民的收入也大幅增加。

常言道:“高山云雾出好茶。”南盆中寨海拔高、雾日多、光照足,先民们种下的这片茶叶,本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但由于前些年茶叶价格偏低,村民们虽然捧着这样一个“金饭碗”,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近年来,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在西双版纳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战略的带动下,村民们加大对古茶园的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生态茶叶产业,让深藏在高山密林、常年被云雾环绕的南盆古茶成为普洱茶里的新宠,价格一路看涨。

村民丫石:“我家有30多亩茶地,去年赚了2万多,今年价钱好,赚了3万多了。”

与许多偏远山区村寨一样,山地多、产业单一,自然条件差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南盆中寨经济发展的“瓶颈”。早些年,南盆人看到低海拔山区的村民依靠橡胶种植发家致富,也尝试着在海拔较低的地方种植了多亩橡胶。村党支部一班人及时认识到产业单一面临的风险,积极动员村民采取咖啡、杉松种植与橡胶同步发展,养蜂、养猪等养殖业与种植业齐头并进,特色乡村旅体验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等多元化产业模式,拉动村民经济收入稳步提高。

在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靠山吃山”,积极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南盆中寨还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大力发展传统优势养殖业,并于年,成立了小耳朵猪专业养殖合作社。目前,全村户人家中,已有户人家加入了本村小耳猪专业养殖合作社,依靠合作社的规范养殖技术和市场营销运作,让小耳猪养殖业成为南盆中寨朝阳产业和品牌产业。

记者发现,南盆中寨的“靠山吃山”,不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多元化绿色生态经济体系的产业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南盆中寨把保护生态环境写进村规民约。各级党委政府也积极整合各方资金,积极改善南盆中寨的基础设施条件。农业技术部门还主动到村里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指导村民规范化种养殖,促进农业实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

自6年以来,南盆村开始推广乡村体验游。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民风民俗,把“做一天哈尼人,过一回嘎汤帕”的休闲、观光、养生、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培育成为中外游客最为青睐旅游项目。截止到目前,南盆中寨已接待欧美留学生23批0多人,每年接待国内游客多人,为南盆中寨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益。年,南盆中寨橡胶产量吨,茶叶产量2吨,小耳猪出栏头,野生蜂蜜产量7吨,加上咖啡收入,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

村党支部书记认三:“5年前,我们村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进来寨子都是泥巴路,产业也比较单一,人均收入才多块钱。这几年,我们村在党委政府的支持、扶持下,村道路硬化了0米,建了球场、舞台、菜市场。现在,寨子电也通了、水也通了、路也比好了。”

作为特区政府批复成立的唯一官方网络传媒,商业资讯发布主要在官方网站(







































北京治疗严重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xigts.net/yczz/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