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ley氏复位方法是最常用的后半规管耳石复位方法,目的在于通过体位的连续变化,使脱落到后半规管内的耳石颗粒回到原来的位置,即椭圆囊斑,并固定不动。
第1步:
患者端坐在诊断床上,头向右侧旋转45°,背后放置一个枕头以便仰卧时垫肩。
第2步
快速躺下患耳向下。
对于后半规管来说,这个位置也正是后半规管BPPV诱发的位置,即Dix-Hallpick实验的体位,
这个位置时引发的眩晕和眼震更为显著,产生同侧的眼震,伴随眩晕症状。
至少,保持这种位置直至眩晕或眼震消失,
随着眼震和眩晕的消失,推知耳石已经被移动到了新的位置,而且,不再活动。
保持这个位置给予足够的时间,以便耳石充分沉降在半规管的中部,为下一步向总脚的移动奠定基础。
第3步
将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使耳石移近总脚;
此时,耳石可能误进上半规管形成上半规管的耳石症。
在这个位置,不要把头部后垂过低,否则,容易造成耳石脱落到上半规管内。
第4步
头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
使耳石回归到椭圆囊,维持此位置30秒以上。
解剖学上,水平半规管的单脚位于总脚的前下方,此时,耳石容易进入水平半规管造成该管的耳石症。
注意头部的旋转不要大于45度,不要抬头过高,否则,可能造成水平半规管的位置过低,耳石利用自身的质量下沉到水平半规管内。
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
耳石已经进入椭圆囊近囊斑的位置,耳石所处的空间突然增大,
面对着三个半规管的五个脚,所以误进入半规管形成前庭结石的可能性也最大,尤其是后半规管的前庭结石症。至此,Epley耳石复位已经全部完成。
耳石症复位演示仪视频,视频中演示的是Epley复位左后半规管耳石症,操医院耳鼻喉科崔勇医生。
连续过程示意图
阿拉丁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