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是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所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眼震具有潜伏期、短暂性和疲劳性特点(眼震类型:分为水平型、旋转型、垂直型、斜动型及混合型如水平旋转型;眼震强度:分为三级:Ⅰ级,仅向一个方向如向左或向右,通常是眼震的快相注视时出现眼震。Ⅱ级,向一个方向和向前直视时均出现眼震。Ⅲ级,向各个方向包括眼震的慢相方向注视时均出现眼震。有时眼震过于细小,肉眼不易观察。为了仔细而清楚地观察眼震,可嘱受检者戴上Frenzel眼镜,眼震就被放大而可明显观察。)BPPV的临床类型:后半规管BPPV(PC-BPPV)、水平半规管BPPVHC-BPPV)、上半规管性BPPV(SC-BPPV)、混合型BPPV(C-BPPV)。BPPV的临床类型发病率:PC-BPPV,占83%;HC-BPPV,为11%;SC-BPPV,仅6%;C-BPPV,较少见;可双侧发病,以单侧多见。BPPV的临床表现有5个特征:(1)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秒钟后才出现眩晕;(2)旋转性: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3)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4)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BPPV的诊断完全依据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和Dix-Hallpike测试结果阳性。Dix-Hallpike测试:患者坐于检查台上,在检查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并向一侧偏45度,PC-BPPV者,头转向患侧时经数秒潜伏期后出现短暂眩晕和垂直旋转性眼震,反复试验有疲劳性。
此外还有仰卧侧头位试验,患者坐于检查台上,迅速取平卧位,随即头向一侧转90度,HC-BPPV者立刻出现剧烈旋转性眩晕和水平向性眼震。
由于上述测试可诱发眩晕,患者会恐惧、喊叫或不配合,因此检查前应将目的交代清楚,取得配合,保证不闭眼。对有严重心脏病、颈椎病、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慎用或禁用。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手法复位
一、手法复位治疗
1、后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让病人平卧,头后仰,头偏向右侧时出现眩晕可判断为右侧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方法如下:①患者右侧卧位,蜷腿屈膝。②待眩晕缓解后,操作者双手扶在患者头部两侧,患者的双手抓紧操作者的左前臂。以患者右臀部为轴点,迅速将患者翻转度至左侧卧位,保持该位置状态约5分钟。
2、上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平卧头后仰出现眩晕者可判断为上半规管耳石症。上半规管耳石症的操作步骤:①患者平卧于平板床上,头部与一端床头平齐,两腿自然分开垂于治疗床两侧,注意床不要太宽。②操作者站于患者左侧,右手扶在患者的枕部,左手扶于额部,以臀部为轴点,让患者快速坐起。
3、外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患者平卧,向左侧侧卧时出现眩晕症状时,则为左侧外半规管耳石症,右侧亦然。
以右外半规管耳石症为例,操作步骤如下:①患者右侧卧位于一张宽床上。②待眩晕缓解后,操作者站于患者背后,用右手拉患者右手,迅速翻滚于左侧卧位,保持该位置状态5分钟左右。
二、常见手法
1、Epley手法(针对后半规管耳石症):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并向患侧扭转45°;②头逐渐转正,然后继续向健侧偏45°;③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于治疗台上,头部偏离仰卧位达°;④坐起,头前倾20度。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
1.让患者头向患侧侧转45°,仰卧后,头与床成30°悬于床头外。
2.头转向健侧呈45°。
3.保持头与躯干的关系不变,向健侧转°,使脸朝下45°。保持体位,扶患者做起,头转向正前方同时头前倾20°,头部直立,使耳石还纳入耳石囊。在整个复位过程中部分患者会随体位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医生要告诉患者不要紧张。这其中每个体位保持1~2分钟至眩晕及眼震消失。待眩晕症状消失,缓慢坐起,正视前方。Epley法是一种特殊的复位方法,安全有效,简单经济,复发率低。手法复位治疗后,建议患者在2小时内尽量保持直立头位,对仍有眩晕发作的患者应再次行手法复位治疗。大多数耳石症患者经1~2次手法复位后能痊愈。
2、Barbecue翻滚法(针对水平半规管耳石症):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平卧,头向健侧扭转90°;②身体向健侧翻转,使面部朝下;③继续朝健侧方向翻转,使侧卧于患侧;④坐起。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
疗效评价:短期:1周;长期:3个月。痊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有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无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其他类型的BPPV。
复位时注意事项:每完成一步观察眩晕及眼震,待其终结后才做下一步。在治疗中,此法可以重复进行,直至眩晕及眼震消失,如此反复2~3次,直到任何头位均引不出眼震,为一次治疗。治疗后嘱患者保持健侧半卧位休息至少1天,同时避免剧烈活动。对一次治疗无效者,间隔7-10天可重复治疗,重复3次无效者采用其他方法治疗。前庭系统分为周围和中枢两个部分,其中中枢系统可以通过眼球的凝视动作减弱或消除前庭功能的不对称,进而减轻以致消除眩晕症状。所以复位时如患者反应强烈可让患者注视某一物体。
复位后注意事项:1.治疗后休息10分钟再回家,以防随后耳石复位后立即引发短暂的眩晕发作。切勿驾车返回。2.半卧位休息两个晚上,也就是说患者的头部处于仰卧和直立之间,抬高30-45度。白天,尽可能保持头部的垂直位置,不要护发和看牙医,不要进行活动头部的锻炼。3.至少保持一周,避免可能引起BPPV复发的诱发性头位,诸如睡觉时填上两个枕头,避免朝患侧卧位,不要过于抬头和低头,小心避免仰卧时头部过于后仰,尽量保持直立位。
手法复位并发症:耳石嵌顿:碎屑嵌顿于总脚;Tumarkin危象:突然跌倒、坠落感;误入水平半规管:没有入椭园囊。
手术治疗:对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症状频繁发作,影响生活、工作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后壶腹神经切断术或半规管阻塞手术,可取得较好疗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