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献血是无私奉献,爱心救人的伟大事业,我国鼓励18-55岁的成年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
人的血液是有量的,一旦发生大出血等意外事故,若不能在短时间内输血治疗,就要可能诱发生命危险。
病人需要输血时,大部分的血液来源都来自于无偿献血,很多专家表示定期献血还能加速血液的流动,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对身体健康而言是有一定帮助作用的。
一次献血多少毫升最合适?
一般情况下,对于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医生一般会建议一次性~毫升的血液。
献血对于身体的危害较小,唯一的缺点就是献血针相比我们平时打针的针头更粗更长一些,所以在穿刺的时候会有轻微疼痛感,初次献血的人由于身体不适的原因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耳鸣心慌的表现,只要症状不明显均属于正常现象。
“定期献血”能排毒吗?
医生表示定期献血是可以排毒的。
献血确实能够达到排毒的效果,这里所说的排毒大多是指能够提高自身新陈代谢的能力,从而加速全身的血液流动,即是将堆积在血管中的杂质垃圾排出体外,同时也能激活人体免疫细胞活性,提高自身免疫力。
一般情况来讲,献血能够将身体中10%左右的血液全部调动,此时身体中的造血干细胞活力也会有此升高,制造更多的血液,帮助身体排毒代谢。
献血对身体是好还是不好?医生告诉您实情
1、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献血对身体而言一定是有一定好处的,定期献血能够加速全身血液流动,激活体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造血功能,加速血液流动,有效预防血栓和血液堵塞问题的发生,降低自身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2、提高骨髓造血功能
定期献血还能有效提高骨髓的造血能力,有效缓解铁元素缺乏的问题,预防缺铁性贫血。
3、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非常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与血管壁硬化,血液堵塞有关。
积极地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能够有效防止血液凝结问题的发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4、降低患癌的风险
癌症作为起源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性极大。
癌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定期献血的人能够有效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能力,降低体内癌细胞的入侵几率,减少患病风险。
献血后需要注意什么?
1、献血结束后的24小时以内最好不要洗澡,特别是接种部位不要碰水,以免伤口感染。
2、刚献完血,若出现剧烈的头晕,头痛,耳鸣,心慌,恶心,呕吐,胸闷,胸痛,浑身乏力,身体发热等异常症状,医院检查治疗。
3、刚献完血一周左右,最好不要剧烈运动,也不要用献血的手臂提重物,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4、刚献完血可以多吃一些含铁元素丰富的食物,能够提高自身造血能力,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积极补充维生素,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物质,少吃油腻辛辣的食品。
5、若献血的手臂红肿发青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多是血液淤积导致的,大约1~3天的时间症状即可缓解。
6、虽然献血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但也要注意频率,一年1~2次即可,结合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素质适当加减献血的次数,不要过度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