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并非飞来横祸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小编

一只小小的医学生想将所学所感记录下来,伴随着一点点成长分享给更多的人

彦婷

编辑

孟滋

猝死——飞来横祸还是自投罗网

“连续上网18小时中年男子猝死”(网易新闻年1月11日)。“24岁工程师猝死不抽烟不喝酒经常加班熬夜”(苏州新闻网-12-7)。近年来,类似的新闻不绝于耳。令人闻风丧胆的“猝死”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心源性猝死

猝死,即发病后一小时以内突然发生的未能预料到的死亡。新闻中常听到的猝死,大多是指发生心源性休克而未及时得到CPR(心肺脑复苏术)、心脏除颤等急救处理所导致的突发死亡。心源性休克,顾名思义,即心脏出现问题导致心跳骤停,进而病人丧失意识、呼吸终止。

总所周知,心脏是一个由强壮肌肉打造而成的泵,负责将饱含养分与氧气的血液从心腔输送到身体各处,源源不断地为各个器官提供能量。而一旦发生心跳骤停,组成器官的细胞失去氧气的供给,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死亡。其中,脑部细胞更是敏感娇弱,缺氧四分钟以上就会导致包括呼吸等脑功能严重损伤,若缺氧六分钟以上,结局便是可怕的死亡。

心源性休克主要由两种原因造成: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是大部分青壮年猝死案例背后的元凶。加班时间过长、连续通宵熬夜、运动过于激烈、精神过度紧张、情绪频繁大起大落、饮酒过量等原因均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其根本在于心脏因长时间大负荷运作而过度疲劳。心脏搏动的节奏规律由心脏中一个叫房室结的结构所调节控制,而心脏的过度疲劳会导致房室结的调控出现异常,造成心脏跳动的节律被打乱,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恶性心律失常。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病毒,如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可能会导致心肌炎,从而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

所以,在感冒时若发觉心脏不适,胸闷心悸,胸前隐隐作痛,切不可忽视身体向你发出的信号,找医生做具体检查才是上策。

恶性心律失常发作前可能会产生一些症状,比如:心慌、胸口痛、喘不上气、感觉心脏停跳一拍、头晕甚至晕倒。然而也有相当部分恶性心律失常发作前是没有征兆的。不过,原本健康的年轻人突发心源性休克的案例毕竟占少数,我们不必过度惊慌。只要年轻人们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避免过量饮酒或长时间不间断的高强度工作或运动,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那些年轻的心脏将在胸腔中稳健而有力地跳动!

心肌梗死

不过心源性休克的另一个原因——心肌梗死,则较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通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长期积累的爆发性后果。

冠状动脉是一条像皇冠一般包绕着心脏的血管,唯一的职责就是为心肌供血。随着年纪增大,加上高热量高盐分的不合理饮食习惯,冠状动脉内壁上逐渐黏附着脂肪与细胞碎片,这些粘附物会吸收血液中的钙质从而发生硬化,堵塞血管使通往心肌的血流量大大减小。因此,在较剧烈的活动下,心脏便容易缺血,缺少氧气的心肌细胞濒临死亡,只能作出最后的求救——剧烈的疼痛,这就是心绞痛。

此时若服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丹等扩张血管的药使堵塞的冠状动脉扩张变粗,让更多的血液通过,症状便可缓解。但若在服药前大脑便丧失功能导致昏迷,心绞痛便恶化为更可怕的心肌梗塞。这时需要抓紧大脑缺血死亡前宝贵的六分钟,进行CPR急救处理,才有挽救生命的可能。

在美国,每年有例医院外发生的心肌梗死案例,即每一万人中便有13人罹患此症。心肌梗死案例其中仅8%的人可得到抢救,获得重生。然而,这8%的人中,由于脑部或多或少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大部分病患都落下了严重的,几乎是永久性的残障。[1]

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既然心肌梗死如此可怕,我们有哪些预防措施呢?

※对于已经确诊冠状动脉硬化的中年们

应注意清淡饮食,平时坚持规律运动。在医生认为必要时进行心脏搭桥手术或俗称“通波仔”的血管再成型手术,切不可讳疾忌医。要知道,心绞痛等症状或许可以在服药后得到缓解,可是堵塞血管的病根——硬化斑块是不会变魔术般自己消失的。

再者,已经进行过相应的手术并不代表药到病除,由于血管常年被硬化斑块堵塞,弹性已经收到破坏,若不改善自己的饮食与生活习惯,仍有较大可能引致复发。

※而那些已经发生过心梗意外的老人们

应该保持心情愉悦平静,避免剧烈运动。外出时谨记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扩张血管的药,防止意外的发生。

有的老人家认为心绞痛发作时可以忍过去就尽量不服药。这是完全错误的:心绞痛就是心肌由于缺血而濒临死亡时向你发出的最后的警告,心绞痛若没有得到缓解,等待病人的将是生存率极低的心肌梗塞。

※不过,最最最重要的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心肌梗死不是只有中老年人才需要担心的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指出,冠状动脉脂肪堆积及硬化是从青壮年时期就开始,但由于进程缓慢,往往在暮年才体现出症状的慢性病[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疾病都是有一定发展进程的。年轻人们万不可有恃无恐、胡吃海喝,糟蹋了自己的身体。

此外,和大部分疾病一样,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与基因密切相关。因此,若家族里曾有亲人罹患这类疾病,自己在出现类似症状时就应该更加小心。

猝死,与其说是神出鬼没、四处收买人命的恶魔,不如说是躲在阴暗的墙角,默默等待健康意识淡薄的人踩进陷阱的妖怪。只要我们从现在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

参考:

[1].“Cardiacarrest”[Online].Available: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xigts.net/lcjc/9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