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专栏神经外科眩晕深处的故事

前言

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中,经常可以遇到一些患者有眩晕症状,多见于40-60岁的女性,医院,检查单、化验单一大摞,大多考虑脑供血不足,对症治疗,但症状不见缓解,苦不堪言。

病例

曾有一位女性患者,56岁,头部外伤收住院,眩晕症状明显,有时伴发呕吐,体位变化尤其明显,左侧卧位症状加重,行各项检查和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后经多方会诊和讨论,考虑耳石症导致的眩晕,行复位手术,症状缓解。

让我们看看耳石症是何方神圣?为什么隐藏的这么深?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人耳朵最深的部分是内耳,有听力及平衡功能,一旦出现问题,人就会感到天旋地转。内耳的椭圆囊和球囊上有囊斑,表面覆有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称为耳石。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半规管是维持姿势和平衡有关的内耳感受装置)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

耳石症有5大特点01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秒钟后才出现眩晕。02旋转性: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03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04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0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耳石症引起的原因主要有4点

01

老年性退行性改变:发生于老年性退行性改变时,耳石膜脱落后进入半规管并沉积于此。

02

外伤:头颅外伤后或头部加速运动,可出现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

03

耳部疾病:中耳乳突感染如病毒性迷路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淋巴瘘、梅尼埃病缓解期等,均可导致耳石脱落。

04

内耳供血不足:因动脉硬化、高血压致内耳供血不足,囊斑之胶质膜变薄,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

由于现在生活丰富多彩,各种活动中出现头部的轻微碰撞,都可能在日后出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电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长期伏案工作的人成为危险人群。社会老年化日益加剧,老年人耳器官功能减退,一部分老年人常发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因此,得此病的人日益增多,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您有此症状,请及时联系我院神经外科吧!

联系方式:

神经外一科医办室:

神经外二科医办室:

撰稿

神经外科石彦峰

编辑

徐莉华

责编

惠莉雅

审核

李继东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癫风那家三甲好
白癫风那家三甲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xigts.net/lcjc/1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