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被误诊的短暂性眩晕叫耳石症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 http://pf.39.net/xwdt/170110/5197605.html
什么叫耳石症?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病因

 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特发性称之为耳石病,另一类为继发性,继发于梅尼埃病、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偏头疼、头部外伤、中耳和内耳术后,人工耳蜗术后,耳毒性药物损害,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及颈性眩晕等,上述各种疾病导致了半规管的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脱落。

临床表现

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耳石症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这是因为周围性迷路的机械性病变用药物难以奏效。但在症状严重时可用扩血管改善内耳微循环和抗眩晕药,常用敏使朗(培他啶)和西比灵等。银杏叶制剂也有一定效果。它可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黏度;保护细胞膜脂质过度氧化反应;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耳石复位疗法耳石症是椭圆囊的耳石脱落到半规管引起的疾病,因此,通过定向的头位活动,耳石经由半规管总脚回到椭圆囊,使耳石不再影响半规管的动力学作用,从而起到治疗作用。耳石症的预防由于耳石症的病因并不是非常明确,特别具体到每一个病人的病因。老年人发生耳石症后特别要注意:1.改善脑供血不足: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已知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病人要注意脑缺血的治疗和预防,因为内耳的供血是由脑血管的一个分支供应的,脑供血的改善直接会改善内耳血液循环。明显地有利于防止耳石症的发生。2.预防神经炎和外伤:预防病毒性神经迷路炎、预防头颈部外伤。3.防疲劳:注意生活规律,防止过劳,避免精神紧张。4.动作要缓慢:尤其是在体位变动时。躺下、起床、翻身时都要慢,转身时要谨慎。另外,因为我们讲的耳石,耳石是存在于内耳前庭中囊斑上的碳酸盐晶体(不是“耳屎”,“耳屎”学名耵聍,在外耳道里),大小3μm?×5μm×5μm(非常非常小,可以理解为一堆细沙),其作用是增加耳石膜的质量,以便更加敏感的感受人体头部的线性加速度。耳石是人体正常结构的一部分,但如果耳石从囊斑上脱落,滑落至半规管中,就会引起强烈的眩晕。

手机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xigts.net/jbgs/6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