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通俗的讲,患者在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出现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如坐舟车、甚则恶心呕吐,静坐、平躺、闭目后症状可减轻,多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耳石症。
前不久,年近八旬的刘女士晨起时突然出现几秒钟天旋地转的眩晕,坐静后眩晕感觉消失,躺下时眩晕再次出现,随即恶心、呕吐,但神志清醒,刘女士家人担心患有脑梗死或脑出血,急忙将刘女医院,经检查头颅、颈椎、心脏等都没有发现问题,住院期间用了一些改善循环的药物,出院后老人眩晕的症状有所缓解,但始终感觉头晕晕乎乎,走路腿软。医院继续住院治疗,按脑供血不足治疗十天后出院,后续未再治疗,但眩晕的症状时有发作。近日上述症状再次发作,经朋友介医院针灸科,经张峰医师检查后确诊为“耳石症”。随后在诊室行“手法复位”,前后仅用十几分钟,患者的眩晕症状便得到明显改善。后来经过三次复位巩固治疗,目前患者情况良好,眩晕未再反复。
部分患者因为眩晕症状不明显,或诊断不明确,大多会出现高血压、脑梗塞、颈椎病等曲折的就医治疗过程。效果不明显。
如何确诊?
患者体位发生变化后,会出现眼震,医师、家属或其他人可以观察患者的眼睛,进而确诊此病。(须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注意与其他并争相鉴别,以免误诊或漏诊)
患者眼震图视频拍摄者:张峰
耳石膜上的耳石因致病因素而脱落,在内耳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眩晕。
耳石症虽然痛苦,但是现在通过手法复位治疗。不需服药,效果奇特,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因此,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应首选神经内科就诊,排除其他急需处理的危重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如确诊耳石症可接受手法复位治疗。但由于目前许多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极容易被当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即使被介绍到耳鼻喉科,医院医院的年轻医生误诊为“梅尼尔病”。医院奔波,前后花费好几万也没有获得确诊。其实耳石症能占到日常门诊眩晕病人的30-50%,而误诊率很高。耳石症手法复位一般一次见效,个别患者需要多次复位才能治愈。一般门诊治疗即可,个别需住院多次复位。患者复位时会诱发眩晕,偶尔会发生呕吐(需有家属陪同),但一般持续时间短暂,无明显不良后果。复位成功后需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并禁忌开车。复位后三天内最好避免平卧。建议睡硬板床,用荞麦皮枕头。外地患者如果当地未能确诊,或者确诊后不能正确复位,医院诊治。严重颈椎病、颈椎外伤、颈部动脉夹层、严重心脏病的患者需谨慎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耳石症手法复位看似简单,但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患者不宜自行复位,以免发生危险。耳石症本身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眩晕发作。但是有的老年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可能需要同时给予输液治疗。有的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失眠或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需要给予相应药物治疗,防止耳石症复发。
示意图:图片来源见水印
关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诊断治疗,后续收集病例整理后经进一步更新。祝各位身体健康。张峰,医院针灸康复科医生。
擅长: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头晕、头痛、脑血管疾病后遗症、颈、腰椎、骨关节疾病、运动后损伤、各种疑难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人工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曾先后在西安、天津、北京等多地进修学习。
联系我们
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