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听力丨每周一课中耳检查里的共振

前几期的内容已经将临床常见的声导抗测试进行全面介绍,但其实指代的是单成分声导抗测试,如低频的Hz和高频的Hz等;而更为先进的多频多成分宽频声导抗测试,不仅包括了传统单成分测试,还能检测共振频率、宽频平均鼓室图和全频段的吸收率的曲线。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下共振频率的介绍和临床应用:

中耳共振频率

中耳共振频率是指中耳的质量和劲度等于声纳时的频率,中耳系统的劲度因素和质量因素的病变均可改变其共振频率,所以对于鼓膜完整的中耳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比如听骨链中断、粘连性中耳炎等导致中耳劲度降低或质量增加的病变,共振频率下降,反之,耳硬化症,听骨链固定,鼓室硬化症等使中耳劲度升高或质量下降的病变则表现为共振频率升高。

临床已有报道中耳共振频率可用于帮助分析鼓膜完整的各种中耳病变,包括听骨链固定(耳硬化、假性耳硬化,鼓室硬化,先天性中耳发育异常),听骨链中断(部分或全部听骨链中断),原发性中耳胆脂瘤,其他中耳疾病(听骨链延迟性成骨不良或骨纤维结构不良)等。中耳共振频率的正常值分布较广,但多数位于~Hz。

测试过程中,经过基本数据的收集,并集合压力、容积等中耳特性进行精密的计算,从而提炼出共振频率的测试结果。

中耳共振频率测试方法

国际听力Titan

国际听力的Titan具有中耳共振频率测试,以下是操作步骤,非常便捷:1.正确放置耳塞,探头上设置指示灯提示放置情况2.点击界面左下方“开始”按钮得到结果图如下,数据一目了然:

中耳共振频率国内外临床应用

国内外的不少研究表明,中耳共振频率在中耳细微病变的诊断上具有显著优势:

1.鼓膜完整的中耳疾病鉴别诊断

国外早先进行共振频率对于中耳病变诊断的研究,Margolis等发现鼓膜粘连与共振频率有很好的相关性,当静态鼓室图结合中耳共振频率降低或中耳共振频率增高一倍时,对中耳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到0.91和1.00。Jaisinahani等研究了个慢性中耳炎的颞骨后发现,鼓膜外观正常并不能排除中耳病变,只靠静态鼓室图容易漏诊,需要更多的检测手段,就比如共振频率测试。

年《共振频率对中耳病变的诊断意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周莲,郑虹等通过对正常耳(60耳)、听骨链固定耳(6耳)、听骨链中断耳(5耳)和不其型分泌性中耳炎耳(19耳)进行共振频率及静态声导抗测试,并以手术发现作为诊断金标准,试验发现听骨链固定耳,共振频率较正常耳高;听骨链中断耳,共振频率较正常耳低;不其型分泌性中耳炎耳,共振频率较前三者都低。从而认为共振频率结合声导纳值对鼓膜完整的中耳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2.筛选中耳积液

年《不同类型鼓室图患者中耳共振频率分析》报道:中耳共振频率更能反映中耳微小的信息,结果更为敏感和客观,有助于许多中耳疾病的早期诊断、了解中耳疾病的发生进程。刘绮明等通过对比听力正常对照组,听力异常组的A型图、Ad型图和C型图三组的共振频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As型图则高于正常组;同时也建议可将鼓室压力<-80dapa、中耳共振频率<Hz作为中耳积液的筛选标准,而且实验结果显示感音神经性聋的中耳共振频率正常,中耳共振频率与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结合,能增加中耳微小病变的检出率,指导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耳硬化症诊断

《中耳共振频率对耳硬化症的诊断作用》报道:医院耳鼻喉科的周蔚等通过Hz鼓室图测试及颞骨CT检查和中耳共振频率测试的比较,发现共振频率对于耳硬化症诊断的(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下面积更大。且Hz鼓室图、中耳共振频率、颞骨CT对于耳硬化症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42.86%,71.4%,62.63%。所以认为相较于Hz鼓室图及颞骨CT,中耳共振频率对耳硬化症诊断的价值更高。

4.判断童分泌性中耳炎转归

年《中耳共振频率测试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意义》报道: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SOM)在鼓膜穿刺抽液、药物、手术治疗前后不同时期中耳共振频率的变化,为SOM临床早期诊断及不同时期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而中耳共振频率检测可以发现中耳微小病变,动态观察中耳共振频率的变化判断分辨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为儿童SOM的早期诊断和不同时期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医院的郭亿莲等实测得出正常儿童的中耳共振频率为~1Hz,而有积液时会导致质量增加,中耳的共振频率向低频移动,结果显示为~Hz。

丹麦国际听力中国总部









































白癜风可以治疗吗
白癜风早期症状图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xigts.net/jbgs/3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