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诉:杨某某,女,44岁“以突发晕厥1小时”来诊患者自诉近两个月每天均出现次数不等的一过性头晕,时间数秒即止,无恶心呕吐症状。追问病史,头晕多出现在体位改变,如转头、翻身时,近几年并有骑电动车五六公里就有手麻症状,喜欢睡觉时双手置于头部并有双上肢怕凉症状,夜间常常因手麻而醒。
2、查体:血压在正常范围,无心率不齐,双手颜色发暗,颈部肌肉紧张,颈椎左右旋转45度受限,后伸20度,前屈30度,颈椎多节段棘突压痛,锁骨上窝饱满,有压痛,Adson实验阳性,过度外展实验阳性,压顶实验阴性,旋颈试验阳性。X片显示C5--6、C6--7小关节突骨质增生,C4,C5,C6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3、诊断:1.颈椎病(椎动脉型);2.胸廓出口综合症
4、治疗:1.口服桂利嗪胶囊,通脉颗粒;2.双风池,双中斜角肌止点,C2/C4/C5/C6关节突正清风痛宁(正清风痛宁注射液35mg,2%利多卡因1ml)定点介入治疗。
5、疗效:一次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头晕消失三次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一周后症状未再出现,休息三天后行第二疗程,随访至今两个月未再发作。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定点介入
治疗眩晕
1.主诉:阵发性眩晕半月,加重2天.
2.现病史:患者女,62岁,半月前于起床时出现头晕,自感头重脚轻,于抬头、扭头时明显,无头痛、耳鸣、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无心慌、胸闷等,到XX医院就诊以“脑梗死”住院治疗,患者症状轻微好转出院。2天前再次出现头晕,遂来我院住院治疗。
3.既往史:、年两次行冠脉支架术。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定”长期治疗。发现“陈旧性脑梗塞”15天。
4.体格检查:Bp/8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颈部活动可,左C2横突处压痛,叩顶试验(+)。
5.辅助检查:颈椎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反弓,第5-6颈椎椎体前后缘上下角不同程度骨质增生、变尖,边缘硬化;颈椎5/6椎间隙变窄,前纵、项韧带钙化,环枢关节间隙左右不对称。心电图:(1)、窦性心动过缓;(2)、一度房室阻滞;(3)、ST-T改变。头颅CT:(1)、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陈旧性);(2)、脑白质脱髓鞘。
6.初步诊断:(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冠心病;(3)陈旧性脑梗塞
7.鉴别诊断:(1).本病与脑梗塞、脑出血,已做头颅CT,可鉴别。(2)、内耳疾病:美尼尔氏症,耳石症。经耳鼻喉科会诊:内耳无明显异常,已排除。
8.诊疗措施:(1)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倍他司汀注射液改善循环、扩张血管等对症治疗;(2)寰枢关节推拿复位;(3)2%利多卡因1.6ml+正清风痛宁注射液35mg左C2横突定点注射。经过一周治疗,患者头晕消失,临床痊愈出院。
9.总结:本例患者,医院按脑梗塞治疗,效果欠佳,怀疑其为耳石症,建议其耳石复位治疗。来我科后,经过详细询问头晕发作特点得知:其头晕于抬头、扭头时突然发作,与颈部的活动及头部体位变化有关;左C2横突处压痛,叩顶试验(+);颈椎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反弓,前纵、项韧带钙化,环枢关节间隙左右不对称。综合判断,其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以前其也用改善循环、扩张血管药物治疗,但效果欠佳,本次治疗的关键在于环枢关节复位后,给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左C2横突定点注射,缓解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改善左C2横突周围软组织及环枢关节对椎动脉的挤压,从而迅速改善症状。
赞赏